English

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

1999-04-19 来源:光明日报 张振江 我有话说

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。它包括广播影视、新闻出版、文学艺术、卫生体育等。文化产业伴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而发展,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“朝阳产业”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文化产品像报纸、图书、音像制品等,既是一种精神产品,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。随着文化市场的建立和完善,文化消费日渐红火,精神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,接受消费者的挑选,文化商品像日用品一样进入千家万户。市场经济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和机遇。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。富则求文,人们在解决温饱逐步过上小康生活之后,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。而要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,就必须走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。

发展文化产业是扩大就业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。文化产业具有投入少、产出高、增幅大、带动力强的特点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,可以广泛吸纳从业人员,大量增加就业机会,减轻就业压力;可以涵养税源,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;可以带动影视、印刷、图书、出版、广告、信息、餐饮、娱乐、旅游、房地产、服装、交通等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发展,可以说是一举多得。

从现实情况来看,文化产业已经形成势不可挡之势。在国外,一些发达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。韩国已经把“文化产业立国”列为一项基本国策。日本的娱乐业经营收入已经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。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天航空的第二大出口产品。在国内,当不少地方还在琢磨文化产业这些名词的涵义的时候,一些沿海省份和发达城市已经先行一步,形成了气候。北京把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。上海用产业方式运作文化事业,带动经济增长,仅围绕东方明珠电视台形成的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,就拥有十几个产业实体,资产总额达到十亿元。深圳建成“锦绣中华”、“中国民俗文化村”、“世界之窗”三个大型文化旅游景区,每年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十亿元左右。

发展文化产业,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。

第一,转变观念,树立文化产业意识。就目前来讲,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思想观念问题。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旧观念不打破,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一句空话。宣传文化单位要树立产业意识、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,破除文化是纯事业的旧观念,树立文化既是一种事业,也是一种产业的新观念;破除文化的作用仅在于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旧观念,树立文化产品不仅是一种精神产品,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的新观念;破除等靠要的依赖观念,树立文化不仅需要投入,也能够产出的新观念;破除文化仅是经济装饰品的旧观念,树立文化不仅要搭台,也能够唱大戏的新观念。

第二,统筹谋划,全面布局,着力培育和构筑文化产业链。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“经济文化一体化”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急不得,慢不得,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,要本着“总体谋划,打好基础,整体推进,重点突破”的思路,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,着力培育几条主要的文化产业链,如报业链、影视链、图书音像出版链、文化娱乐链、文物链等,用这些“主链”去拉动旅游、餐饮、交通等相关“辅链”的发展。

第三,发挥优势,围绕优势作文章。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之日,就是文化产业大发展之时。拿石家庄市来讲,主要有“四大优势”:一是依托京津和省直的优势。京津地区特别是首都的文化产业发展早,历史文化积淀厚,文艺人才济济,新闻媒体云集。我们濒临京津,要唱“京戏”,主动接受京津文化的辐射和延伸,主动拜师求艺,主动拿来为我所用。要做好“环省直”这篇大文章。省直人才众多,实力雄厚,而我们石家庄市作为省会,可以说是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完全应该服务省直,受益省直。二是人才智力的优势。我市的文化人才数量比较多,层次比较高,只要把这些人才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,就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。三是基础设施好的优势。四是宣传舆论功能强、媒体多的优势。

第四,突出特色,培育区域特色文化。在经济工作中,把发展“区域特色经济”叫得很响,其实,发展文化产业,也要培育“区域特色文化”。文化具有地域性,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风格。“越是民族的,就越是世界的”,越是有地方特色的,就越是有生命力的。我市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有30多种,这些民间文化有的历史悠久,有的在全国独一无二,有的濒临失传,非常珍贵。我们要在搞好文化资源普查的基础上,分门别类,择优扶强,形成独具地方魅力的特色文化群体。

第五,瞄准集团化目标,走规模生产之路。要在市场竞争中,注意铸造自己的“文化巨轮”,抗击市场竞争的风浪。在这方面,我们首先从报业结构调整入手,目前已形成“一社四报”的集团雏形,为报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。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新闻单位的综合实力,我们提出了“政治家办报(台)、企业化管理、产业化发展”的道路,促使各个新闻单位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,讲管理,讲成本,讲核算,讲效益,出精品,创名牌,深化改革,转变机制,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求生存,求发展,实现了两个效益双丰收。

第六,搞好文化对内对外开放,走外向型发展之路。对内文化开放要善于借势,也就是借助发达地区的优势,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。在这方面,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。过去对于一个市来讲,要拍摄一部有影响的电视连续剧,总是感到力不从心。去年,我们抓住我市作者编写的电视剧本在上海获金奖的机遇,“借船出海”,和上海永乐影视集团公司合作,联合拍摄了24集电视连续剧《大天大地大人家》。目前,此剧已封境,进入后期制作阶段。

第七,落实文化经济政策,积极扶持文化产业。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,在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,拓宽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,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机制。政府要制定文化产业政策,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,对重点文化产业予以必要扶持。要理顺体制,打破条块分割,合理配置文化资源,实现文化产业的资本重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